不久前去武汉办理美国签证,排在我前面的是三个女性。 第一个是年轻女孩,不到两分钟,问了两句话她就通过了。她大喊一声“我太幸运了”,资料掉了土地。 第二位是藏族女士,她被问了很久,通过。 第三位是退休的女士,先生喝她站在一排。“去美国干什么?”“看孩子。”“孩子在美国是读书还是工作?”“工作了。”“您在中国做什么?””打车老师退休了,中文系的。”……他们也通过了。 据说整体上有一半被拒签,她们都是幸运的。 在当前国际环境下,这些坚持要去美国的人让我有点感动。人们仍然渴望“交流”,渴望了解一个更多的世界。这是特朗普阻挡不了的。 回想40年前的1984年,一位芝加哥男青年想到中国留学。在获得offer的时候他也是欣喜若狂。 到了中国,他去了北京语言文化学院。有人找到他演一部电影,讲述美国人到中国留学的故事——男主角死了。 结局不好,但这是真实的故事。这也是现实世界的隐喻:美好的愿望总是遭遇波折。 这个男青年就是布莱恩·林登。来中国改变了他的一生。2004年在旅行全世界100个国家的时候他和家人移居到大理,在中国居住超过20年。 他读高中的那年夏天,去一位退休的芝加哥大学教授家里打工,对方给他看了一张世界地图,老教授在上面标注自己去过的地方。 这就是人类普遍的冲动。想一想,80年代可比现在艰难多了。 |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